【導讀】大家都知道,從古至今中醫(yī)診斷疾病的方法講究望、聞、問、切,這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驟,而望,是對人的神、色、形、態(tài)、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,以測知病情。一般望診又包括望神察色,望形態(tài)望五官等,這其中有些知識在面相學里也提到過,察言觀色主
【導讀】大家都知道,從古至今中醫(yī)診斷疾病的方法講究望、聞、問、切,這都是不可缺少的步驟,而望,是對人的神、色、形、態(tài)、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,以測知病情。一般望診又包括望神 察色,望形態(tài)望五官等,這其中有些知識在面相學里也提到過,察言觀色主要是觀察面部特征,如顏色和光澤等方面,然后根據(jù)不同的色澤等來預測出氣血盛衰和疾病變化。

我們中國人面色略黃且又紅潤光澤,若出現(xiàn)異常色澤稱為病色,常見的有:白色,主虛主寒 主失血;黃色,主虛主濕;青色,主寒主瘀主痛,主小兒驚風;紅色,主熱;黑色,主腎虛。
望形態(tài)是指望形體和動態(tài),如形肥食少為脾虛有痰。形瘦善饑,為胃中有火。躑臥喜靜,多屬寒證。煩躁喜動,多屬熱癥。張口抬肩,喘息不能平臥是喘癥,項背強急,角弓反張是痙病;久病循衣摸床,撮空理線是危重證候。中五臟開竅于五官,五官內(nèi)應于五臟,通過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內(nèi)臟病變,如目赤紅腫,多為肝火或風熱,兩目上竄,直視或斜視為肝風內(nèi)動,耳輪干枯焦黑為腎精虧耗,鼻翼煽動為邪熱蘊肺,牙齦腫或兼出血屬胃熱亢盛。